美股沉寂已久。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疯狂的新股了。
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,“新能源电池交易所第一股”优品车正式登陆纳斯达克。上市首日走势强劲:发行价6美元,收盘价43.18美元,创盘中最高涨幅。达到1100%,多次触发熔断。
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电池更换服务的年轻公司,优品车可以说已经踏入了当下最热门的潮流。罗兰贝格预计,到2030年,重型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25%,轻型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0%。巨大的市场规模也给资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但另一方面,有品汽车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,营收并不稳定,尚未实现盈利。上市首日取得开门红固然是好事,但我们不宜高兴得太早。
无论是商用还是乘用车领域,新能源汽车换电基础设施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,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。有品车的暴涨神话或许并不难复制,但难的是如何将暂时的人气转化为长期的业绩。
从卖保险到换电
有品汽车用10年时间成为“年度妖股”
大名鼎鼎的优品车其实是一家相当年轻的公司,一开始与新能源汽车或电池更换服务无关。
2013年,有品车由李佳在上海创立。李佳拥有中科院计算机专业出身、清华大学金融专业出身,曾担任上汽通用、华晨东亚等金融业务负责人,也有在外企工作的经历。如西门子和惠普。凭借对金融和汽车行业的双重了解,他敏锐地意识到汽车金融服务的潜力。
创立阶段,优品车专注于汽车经纪和金融服务,立志成为汽车行业新金融、新零售领军企业。 今天很少有人记得,优品车现阶段的目标是星巴克:改变汽车销售市场的现状,成为五星级的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运营商。
李佳为公司制定的商业模式被称为“一机两翼”:一台机器模仿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台模式,搭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,连接大经销商数量、车企之间的联系;左边是融资、保险、保修等汽车金融服务,右边是零部件采购、维修、监控等后市场服务,共同构成公司的两大收入支柱。
不得不说,李佳的“网络嗅觉”很好,很会讲故事。 在汽车后市场高度碎片化、领先品牌尚未出现、金融服务大多由车企自身提供的情况下,有品车确实填补了市场空白。截至2017年,优品车已与近17000家经销商达成合作,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份,并连续获得两轮过亿融资,赢得了资本的青睐。
然而,先发红利并不能持续一生——从优品车的实际业务来看,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。 在金融服务方面,应用最广泛的汽车贷款和消费贷款是热门产品,很多同行都在提供类似的服务。售后服务一直以来都是高频次、低消耗的特点,毛利率始终不理想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,李佳和他的优品汽车感受到了更大的商机。
2018年,优品车首次与新能源汽车结缘,提出打造“车桩网一体化”平台、在东南亚布局充电桩设施的新战略。一年后,公司定位转变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。 到了2020年,优品车已经演变成人们熟悉的形态:新能源换电服务被确立为公司的核心业务。
选择商用而非乘用领域,相信是因为与新能源车企的冲突。海外特斯拉和本土蔚来都牢牢掌控着充换电业务,充换电站被车企视为核心资源。相反,在商用车领域,车企精力有限,无法将触角伸得太远,这为优品车提供了高层空间。
用李佳自己的话说,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:
“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、政策引导以及出租车、网约车的迭代,使得换电模式已经非常成熟,充换电站的市场需求相信会持续增加”。
事实证明,李嘉的判断是正确的。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,优品汽车也升级开启纳斯达克大门。从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来看,优品车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。当然,这种火爆的市场不可能持续太久,但资本市场的信心和热情是毋庸置疑的。
不过,除了股价火爆之外,优品车的缺点也相当明显。
股价暴涨的背后
优品车的表现面临考验
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公司的业绩,我们可以看到与股价完全不同的情况。
招股书显示,优品车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46.4万元、801万元、427.7万元,对应的净亏损分别达到653万元、4906.4万元、1298.6万元。 虽然去年上半年亏损略有收窄,但考虑到不到1000万的营收规模,短期内可能很难扭亏为盈。